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

恭賀佛誕浴佛法會



恭賀浴佛法會

恭祝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誕,中華國際佛教聞修正法會謹訂於二零一九年五月十日~十二日,於苗栗南勢里覺行寺地舉行系列法會:
5/12日恭賀佛誕浴佛法會;
5/11日大悲觀音加持法會;
5/10日慈悲三昧水懺法會;
 「我今淨心浴佛身  祈佛賜我障消除  五濁衆生離塵垢  同證如來淨法身」,敬請諸位善信大德蒞臨,廣邀有緣親友參加,共生法喜,同霑佛恩。
法會報名之相關資訊,將於近期公布[覺行寺]網頁,請密切關注!
法會報名系統請登錄 https://bit.ly/2GdlDYR
報名請依網頁報名步驟填寫資料以完成報名;

另,《大悲觀音加持法會》依網頁訊息報名後,將由主辦單位回覆《入場編號》及《報到注意事項通知》始完成《大悲觀音加持法會》報名

2019年5月11日 星期六

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第五十三號公告


第五十三號公告
“懇請解惑”的諮詢來於了正法師,現將原信附後,信中所提及事看似事小,但實際上是不惜誣衊南無羌佛而達到藉機欺瞞,因此必須公告醒示大家。
事情源於有人欲藉用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積累贊助資金,殊不知其言行誣衊、誹謗了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。該凡夫心行謊言對眾,宣稱說南無羌佛非常想念大師館等,因此,她準備要在美國修一個大師館,後又有邪見同夥發現事情不妙,與其共商,及時改為家鄉之美,繼續胡為惑眾。這個事情表面上看是善意、敬佛之舉,而實質上是想藉事取財。佛陀就是佛陀,豈為凡夫大師之稱?明確告知誣衊之人,佛陀從無始劫以來就沒有貪執,當年政府修完大師館後,在隆重開館儀式的那一天,請佛陀出席,佛陀都沒有去;香港大師館開館,隆重無比,佛陀也沒有去,何來貪念想念?奇恥大辱佛聖!
為此,我們問了南無羌佛,佛陀說:“我是在修大師館,那就是讓一切人、諸有眾生得到福慧圓滿、了生脫死,眾生的一切幸福就是我修的大師館。”釋迦牟尼佛的家鄉是報身佛土,阿彌陀佛的家鄉是極樂世界,眾生的幸福解脫成就就是佛陀的家鄉。此人何其可惡,把真正的佛陀貶為他年的大師,把南無羌佛誣衊貶低成凡夫一樣的妄想執著貪念什麼什麼,此邪惡造謠,其罪之毒,難逃惡報!可憐此類愚癡之人,不要再耍花招了吧,勸你們悔過自新,真正修好《解脫大手印》,南無羌佛不會有絲毫計較你,那時你同樣能學到上層的佛法。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!
南無十方諸佛!

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
2019年5月11日


2019年5月9日 星期四

世界佛教總部重要嚴肅公告(公告字第20190105號)

世界佛教總部重要嚴肅公告
(公告字第20190105號)

根據接到的一些反映,必須做出正確答覆的問題,現聖德組聖德們給出正確的答覆如下。大家小心注意,要看懂每一條!

1.    無論再高的藍釦段位,最多只能舉行寧瑪傳承第九代白惹渣拉的口說內密,而為弟子灌不了真正的內密灌頂,其他教派也是如此。

2.    若金釦三段(上尊)為你灌內密頂時,必須到合法的內密壇場、有金剛三杵的所在壇場舉行,否則灌頂無效,反而有害。除非是佛陀和等妙覺菩薩,如觀音、文殊、彌勒等菩薩親身作的灌頂。

3.    金釦三段只能灌真正的內密頂,不具本尊授承的資格,灌不了勝義內密頂。

4.    證量的成就大小、地位的高低、是聖是凡、真與假,必須看他的袍裝段位,這是在聖考時以經律論為基礎,加上本尊、佛菩薩最終的確定,是百分百的準確。

5.    認證轉世的活佛,最普通的要觀湖打卦、擇認前世信物,但其認證不是百分之百的確切,而最準確的認證必須至少要三段金釦聖德才能舉行的勝義擇決。

6.    什麼樣的活佛喇嘛才能有資格認證轉世活佛?答:必須是經過擇決,由本尊、護法通過批准,具有認證權的活佛。

7.    金釦一段(孺尊)已達到聖者量,能取昔量伏藏,但是取不了現量伏藏。金釦一段不能為弟子舉行內密灌頂,只可以借灌內密頂。

8.    金釦一段至金釦三段不具灌勝義內密頂的資格,作不了本尊授承。

9.    金釦三段沒有把握確定完成送菩薩一表。

10.金釦一段(孺尊)與金釦二段(教尊)道量差別很小,二段與一段本事幾乎平等。金釦二段與金釦三段道量差別非常之大。

11.內密灌頂可以借灌,而勝義內密灌頂不接受借灌,也就是借灌不了的。

12.金釦四段男性為聖尊,女性為玉尊,已證大摩訶薩,輕而易舉作內密灌頂,取現量伏藏易如反掌,並能完成送菩薩一表,具備勝義內密灌頂為弟子作本尊授承。

13.無論是什麼樣的上師,他的等級道量是聖是凡、是真是假,都可以在內密壇場經過勝義擇決來確定,眾人如實見境,冒稱不了的。

14.金釦五段太尊最高,是金釦中最後一段,是等妙覺菩薩,道行超於所有的金釦。金釦五段之上是遍智無量了,即是十方諸佛。

15.有人見到旺扎上尊功夫了得,真正成了金剛聖體,能輕輕提起攔殿千斤金剛杵,世界上無有法王、活佛、法師能敵,找不到一人能有如此好體質,有人提出請上尊為他們灌勝義內密頂。現告知你們:上尊確實了得,是真正修成了金剛之體,但是,祂還不具作勝義內密灌頂本尊授承的道行,因為祂沒有絕對的把握送菩薩一表,不具本尊授承。聖尊、玉尊可以作本尊授承,但祂們不收弟子,沒有為行人傳法灌頂。現在明確告訴大家:這世界上真正能作本尊授承的,也唯一只有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!儘管如此,也必須要經過擇決,佛陀才會為你傳法,如前者因海聖尊、旺扎上尊、祿東贊上尊、趙玉勝聖德。另外還有一位曾接受金色菩薩本尊授承的,是公眾在三聖殿看到她接受的本尊授承,當晚金色菩薩從空而降,為她傳了法。本尊授承絕不是一派宗師、大法王能主持的,而是必須是聖尊、玉尊、太尊,應該說他們都是依止佛陀傳的大法而修成就的巨聖德。

16.聖蹟寺是真正公正無私的一個寺廟,不設立住持,一切平等依功、依德、依法、應緣,歡迎聖德以及高僧、大德、善知識們申請在聖蹟寺舉辦各自的法會,但必須經過審核批准,審核條件不高,只要當時自己準備演講課題的基本法義是正確的就可批准。

17.聖蹟寺開放聖蹟,供大家禮拜瞻仰,如因海聖尊法相當前正在顯聖等聖蹟。

18.世界佛教總部有幸能恭請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為眾說法,但是,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不只是世界佛教總部的佛陀,而是整個佛教的佛陀——最高領袖,是合法認證的佛陀,是永遠不收任何供養、只義務服務大眾的佛陀。

19.至於提到旺扎上尊提起一千斤重的金剛杵代表著什麼?這提問實在讓之啼笑。學佛是學真正的佛法,對嗎?佛法有兩部功——性功和體功:一,首先目的求了生脫死,依修行而證般若真諦,此為性功之所證法身解脫;二,是修身體,修煉四大之軀,健康、體力兩個方面,此為體功。反言之,既送不了高層要送的菩薩一表,降一級下來又提不動中層要提的金剛杵,這不是凡夫衰弱軀體難道是聖者強健之體嗎?身體虛弱,體力不好,這還說有佛法功夫可言嗎?無論他的身份地位名聲高到上天,連超常的重量都拿不起來,說明就是常人,就是肉體凡胎,不是金剛體,說明沒有掌持著真正的佛法,是一個凡夫冒充的聖者。

20.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了多次,祂說祂不懂真正的內密灌頂,更不懂勝義內密灌頂本尊授承,祂是一個普通行人。可是,因海聖尊、旺扎上尊、祿東贊上尊、趙玉勝聖德、見慧孺尊,還有金色菩薩親臨傳法的那一位,都是南無羌佛灌頂傳法的弟子,這還說什麼呢?如果佛陀都不懂,太尊、聖尊、玉尊、上尊還有懂的成份嗎?佛陀不是灌不了不懂,而是學法的弟子不夠真心虔誠,不具資格。
 

世界佛教總部
201958




2019年5月6日 星期一

解脫之路~莊顯琛


解脫之路

    學佛是大丈夫事,非王侯將相所能為。西方哲言說:「國王將領能征服一國,但無能征服自己。」這與佛法的道理是相近的,但佛法所言是真諦,不是征服,是正觀自我的虛妄性,而放下執著,斷除我執。學佛修行到底是要解脫生死的,不是僅止於一般世間所說的道德行為、人格修養的層次而已,如果未能正確認知其中的差異,那終歸還是落入外道或世俗之見,非究竟圓滿的佛法正見。

  第三世多杰羌佛在《東行說法》中開示斷絕凡情二十法——名、利、興、衰、福、樂、增、損、瞋、怨、氣、恨、謀、謗、奪、害、病、苦、別、亡,苦口婆心提醒行人,若執著凡情二十法隨其所轉,即是輪迴的根本。眾生因多生累劫的習氣使然,對某些凡情特別執著,難以改變調伏,但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想到今生要解脫、要利益眾生,就必須不斷的精進,鞭策自己下定斷執的決心。如果我們以世俗的觀點,以為凡情二十法總是人之常情,只要減輕執著的程度,那應該也算是在學佛修行、走向解脫,這就大錯特錯了,有這種想法根本就不是「斷絕凡情」的正確知見了,對生死解脫而言,則還是徒勞之行。
  
    第三世多杰羌佛為眾生說法,譬喻凡夫眾生在平地開車,不論開什麼樣的車都不能脫離在地面道路上行走,在地面上行走就如眾生輪迴的路,沒得解脫,解脫之道就如同必須坐飛機或太空船,如此才能真正脫離地面,也就是必須斷凡才能入聖,才能脫離輪迴之路。

  如果我們對凡情二十法只是持以減輕執著程度的觀點來修行,那就像換一輛性能比較好的車子,或者開上快速道路一樣,以為如此就是正確的作法,很快就會到達目的地,但這還是錯了,因為不論速度有多快,怎麼樣也是脫離不了繼續在地面路上輪迴的事實。要走上解脫之路,那是一定要斷絕凡情二十法,斷除我執,所以此為大丈夫事,是悲智的決心。

  有關境界的虛妄無實,在《大毗婆沙論》中舉有一喻:「謂如有一端正女人,種種莊嚴來入眾會,有見起敬,有見起貪,有見起瞋,有見起嫉,有見起厭,有見起悲,有見生捨。應知此中子見起敬,諸耽欲者見而起貪,諸怨憎者見而起瞋,諸同夫者見而起嫉,諸有修習不淨觀者見而起厭,諸離欲仙見起悲憫,……諸阿羅漢見而生捨。由此故知境無實體。」由於各人的印象觀感不同,引發心理情緒的反應也不同,境界也就跟者不同,可見境相假有不實,只因眾生各自業力故而生好、惡之感,有貪、瞋之念。行人能明此道理,觀察自身,覺照自心,則可逐漸放下妄執,改變習性,獲得法益。

  有一位推動臨終安寧照顧、世人敬重的醫界先驅伊莉莎白.庫伯勒 - 羅斯,她於自傳中回憶在一次身心實驗的特殊經歷後,出現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,那就是所見到的一切都是以細微的分子狀呈現,包括自己的身體也是如此,這樣的狀態持續維持數天,在這數天中她深刻體驗到一切的平等,而這樣的「平等見」讓她內心充滿著一生未曾有過的高度幸福,一直持續到狀態結束,往後她的人生就再也不曾有如此的幸福感受了。雖然以分子狀呈現的還不是佛法所說的究竟實相,但就如書中作者所說,見到一切平等相的身心經驗是多麼的美妙幸福。這不禁令人反思:眾生因我執而不能見到諸法平等,終生在分別妄想中追尋、爭逐,是不是始終都是與幸福努力的背道而馳呢?

  有心學佛修行的人,利樂眾生乃是當然的事。當自己利益與眾生之利沒有牴觸時,可能實踐上還沒有特別困難,但一旦兩相利益對逢有所衝突時,能否以眾生為重,那就很難說了,每當面臨這樣的情況,能放得下自己、能斷貪瞋之心嗎?大多數人可以相信無私是快樂的,但我們總是對此裹足不前,寧可作一個自私的苦悶者,卻不願成為無私的快樂人,這是多麼弔詭又隱含微妙的道理啊!

  第三世多杰羌佛開示教導:「要把眾生的利益擺在前面。」這看似簡單易懂,實是甚深法義。如果我們時常將此憶念在心,處處考慮到眾生的利益,日積月累,行久功深,煩惱己利的我執習性必將漸漸淡薄,這自然就是走在幸福快樂隨順解脫的道路上了!

佛弟子 莊顯琛

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

不要偏離主題



        我們時常勸人不要執著,因為見到他人的執著是十分容易的,雖然我們也會告訴自己不要執著,但是要真正察覺到自己的執著卻似乎相當困難。

  近日,恭聞 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說法法音,有一段自己受用的大意是:「執著是一種抽象的概念,我們自己或許以為並未執著,其實是執著的。譬如:師父教導弟子修法,告訴弟子:『對修法過程產生的現象或境界不要執著。』結果弟子在修法中出現了某些現象,於是向師父匯報。師父說:『不要執著。』弟子回答:『我沒有執著。』其實這就是執著了。要不然,弟子平常吃飯的事為何不會向師父報告呢?」
  
        佛陀將對治執著的方法,進一步再闡述:「修法中結手印、持咒、觀想等整部法就是一個主題,修法中與此主題不相關的境象不要去管它,整個過程就是將這修法主題隨文入觀依儀軌完成,不要偏離了主題。」

  聆聽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,使我聯想起禪宗的一個公案:「有人請教禪師如何用功?禪師答:『餓了吃飯,睏了睡覺。』來者再問:『一般人生活不也是吃飯、睡覺嗎?這與禪師用功有何不同?』禪師答:『不同!不同!一般人吃飯時不好好吃飯,百般挑剔;睡覺時不好好睡覺,千般計較。』」
  
        不論吃飯、睡覺或做任何事情,都有一個主題,也都是一個主題,但是我們往往不是好好的專心完成這個主題,而是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,被許多不相干的情境、念頭給影響了,並且執著了它們。我們常說要「活在當下」,但面對一切卻總不是那回事,或許這也有些抽象吧!

 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說法「好好完成主題,不要偏離主題」的義理,以及上面公案的啟發,使我對遠離執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同時也從法音中學習到覺察與實踐的方法。稽首頂禮——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!
  
        學佛修行自然也有主題:「了生脫死、悲智圓滿」,這就是學佛的目的,也是主題,因此與此背道而馳乃至與此不相關的,都不要去執著,而且應當拋棄、遠離它,《金剛經》上說: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。」如果我們對佛法不了解,或者一知半解而錯解了法義,那縱使自己覺得是在認真修行,以為是邁向解脫的道路,但事實上卻是朝向輪迴前行而不自知,所以有心學佛修行的人,聞法是極其重要的。
  
        現今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降此世界,如法緣成熟能於佛前聞法,親聆法義,當然是累劫難逢最幸慶、最殊勝的因緣;如若今生無此殊勝因緣,而能於正法道場恭聞佛陀法音,親聞佛音如佛現前說法,亦是無上福報;如果無緣恭聞法音,而能經常研讀阿王諾布帕母老人家所著《六論》或經、律、論三藏,則也是一種聞法修學的途徑了。
  
        無明是眾生於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源,佛陀為眾生說法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諦,故聽聞佛法開示主要是樹立正知正見,以照見諸法實相,窺破無明煩惱的假相,而朝向解脫成聖的目標前進。學佛修行如不多聞法,不將法義深入領解,在生活中必然怨歎世間不圓滿,甚至以偏邪的觀念行事,則非但不能察覺自己偏差的言行,而且還會迷失在堅固執著中。
  
        我們經常因憂懼而執著、因貪愛而執著,執著世間習以為常的觀念,執著心中自以為是的想法,雖然有心想要學佛修行,但卻始終落入重重的我法二執中,而偏離了正確的道路。然而無論我們對佛法的知見程度如何,「修習慈悲心與增長智慧」此一修行的主題是明確的,如果我們能時時刻刻不斷檢視自己的身、口、意:「這是智慧者之所為嗎?這是慈悲心的行舉嗎?」從而修正自己偏差的思想行為,則自我堅執的習性將逐漸轉化。所以,誠心正意、虛心學佛的行人都應當敏銳的覺照自己,一直努力下去,不要偏離了修行的主題,以完成自覺覺他的學佛初衷!

佛弟子 莊顯琛